目前,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一带一路”以及深化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的两大重点。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相辅相成,老挝始终有个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之梦,希望借鉴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经验,并已将这一设想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内陆国家的劣势转变为地理位置优势,让老挝通过互联互通成为连接周边国家的枢纽。
因此,老挝充分理解和接受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共同发起的澜湄合作机制,老挝领导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亚投行成立后可给老挝提供优惠贷款,老挝需要建铁路连接中国和东盟国家。在老挝制定中的“八五”规划中,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内陆无出海口国家与国际、地区互联互通重要战略来抓,主要项目排第一位的便是磨丁—万象铁路(即中老铁路老挝段)。
如今,在老挝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中资公司和中国人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合作项目,从货物贸易、物流、农业种植、矿产开发到水电站、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开发区以及卫星、铁路等等遍地开花。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5年,中国对老直接投资额达5.17亿美元。截至2015年底,中国对老直接投资总额存量达48.42亿美元。2016年中老双边贸易额达23.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9.9亿美元,进口额13.5亿美元。中国已成为老挝第一大外资来源国、第一大援助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但老挝对中国并非没有顾虑,老挝不想把其对外关系全放在中国一个篮子里,所以也会同时争取其他域外大国的援助。2016年,老挝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这也被老挝政府视作在各大国之间获得制衡和讨价还价实力的一个机会。中国以何种方式与老挝展开双边合作,将影响其他东盟国家对“一路一带”倡议的态度,比如中国若在双边合作项目上坚持占最多股份,可能让老挝感到中国太强势而产生顾虑。在中老贸易中,老方常年贸易逆差,中方自老方进口少而出口年年翻倍,老方担心被中方经济上殖民。
2016年4月,中国外长王毅在访问老挝期间表示,中方愿与老方制定共建“一带一路”规划,帮助老挝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老铁路,实现互联互通。开展产能合作,帮助老挝实现工业化,加强自主发展能力。同时,也要在水资源利用、农业和减贫等领域开展合作。
中老产能合作有助于实现两国产业梯次对接。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在多项产品生产能力方面位居世界前列,在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等行业拥有优质产能,双方合作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老挝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老挝政府希望将本国打造成“东南亚蓄电池”,中国企业在水电开发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双方的水电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既促进老挝经济社会发展,也带动了中国先进设备出口,提高了中老两国产能合作水平。
随着中国老挝两国近年来经贸合作的飞速发展,双方经济合作已从早期单纯的货物贸易逐步迈向高端。2015年8月,中老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这是继与哈萨克斯坦建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之后,中国与毗邻国家建立的第二个跨国境的经济合作区。如今,老挝磨丁的商贸金融区、旅游文化区、物流加工园区等已基本完成建设,为中老两国日益增多的人员、物流提供了更多便利。在万象附近的由中老两国共同合作建设的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如今签约企业已达19家,该开发区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老挝实现全产业链经营与老方经济合作的一个全新领域。11月,老挝首颗卫星“老挝一号”在中国西昌发射升空。12月,中老铁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中老铁路的开工建设,加上未来的中泰铁路合作,意味着贯通中南半岛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即将变为现实,这将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重要标志,是亚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合作项目。这条铁路将大大促进和便利老挝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并有助于沿线各国提高就业、带动经济增长,有助于实现东盟国家间的互联互通,加快东盟一体化进程,消除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示范作用,也能激励其他东南亚国家积极参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老两国的产能合作必将带动老挝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降低物流成本,为老挝发展有自身优势、增长快的经济行业开辟广阔天地,也会加快双方在贸易、投资、服务、金融等多方面的合作。
在开展产能合作中,中国要输出的是有国际需求、有竞争优势的产能,中国不向其他国家输出污染、破坏当地环境,明确约束企业行为,要求其重视生态保护,守法经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资企业要重塑其国际新形象,实施“本土化”战略,恪守东道国法律法规和民俗文化,进一步提高商品和项目质量,妥善回应当地民众诉求。
人文交流与商贸交流并进,是古丝绸之路给予我们的宝贵遗产,民心相同是丝绸之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人文交流可以为深化双方合作,夯实民意基础,友好合作的薪火得以传承。应将人文交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澜湄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中老两国在各领域、各阶层、各宗教信仰的人际交往,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以及旅游、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青年、媒体、地方合作等领域务实合作,巩固和扩大中国同老挝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中老两国落地生根。中国可借助实用技术培训、学历教育、研修、考察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老挝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领域人才,为老挝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动力”。
中老合作要抓好早期收获项目。发挥早期收获项目的示范效应,提高各有关方合作的积极性。中国和老挝可在中老越三国毗邻“发展三角”地区开展跨境减贫合作试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贸易和投资、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合作领域,帮助老方边境相邻地区连片脱贫,从而实现澜湄合作机制所倡导的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澜湄合作以及中老两国人民渴望合作共赢的内在驱动之下,中老两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值得进一步的挖掘和拓展。中国期待与老挝一起,抓住机遇,共同打造合作升级版,让两国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实现互利共赢、共享繁荣、共创未来。